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外学拓展思路 助力歙茶振兴 ——歙县茶叶行业协会赴浙江安吉、杭州龙井 考察学习茶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发布时间:2023-09-28
    
信息来源:
    
浏览量:246
    
【字体:

为牢固树立和践行茶资源全价利用、茶产业全链开发、茶效益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尽快提升协会理事会员引领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9月19至20日,歙县歙茶产业发展中心和歙县茶叶行业协会组织15家理事会员茶企赴浙江安吉、杭州考察学习白茶、龙井茶加工技艺、经营模式。

图片1_副本.png

      茶园“大”,天赋灵地出好茶。作为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如今的黄杜村享有“中国白茶第一村”的美誉。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理事会员茶企被优美的生态环境、万亩优质白茶茶园所吸引,全村白茶种植经营户达325户,拥有茶园面积1.2万亩,该村村民还在外承包了3.8万亩茶园,总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人均收入达7万元。

图片2_副本.png

      市场“欣”,科研带来新时代。为破除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性,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尤为重要。理事会员茶企一行人前往安吉白茶产业链二产领域中头部企业的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龙井43茶苗基地,切实体会到了科研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稳定性和质量优良性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人员根据茶叶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地研发了许多设备,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步步向“科技兴茶”迈进。

图片3_副本.png

      收益“高”,农户增收富一方。“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在靠山吃山、加快发展的思想推动下,成为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2003年,余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此,余村因地制宜发展白茶,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由此,余村人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靠着绿水青山,余村人也实现了金山银山。

图片4_副本.png

    文化”美”,茶旅融合促振兴。宋茗茶博园作为茶旅融合示范园,致力于安吉白茶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研究及茶文化的传播。在宋茗茶博园里,理事会员茶企了解中国茶历史,感受茶礼茶艺,欣赏相关衍生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文化加持下的产业链闭环,体会到他们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创意、卖文化’的转变,形成了茶旅融合新局面。

图片5_副本.png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全体人员对浙江安吉、杭州龙井茶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增加了与浙江安吉、杭州龙井两地之间茶叶专家、企业老总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歙茶协会的凝聚力,更加有利于协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协会也将继续完善各方面职能,服务会员茶企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返回上一页   |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心谋划求发展 落地生根兴歙茶 ——歙县茶叶行业协会召开三届七次理事会议
下一篇:喜报!歙县茶叶行业协会 荣获2023年度AAAA级社会组织